close
中新社北京12月13日電 (歐陽開宇 王一菲)今年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制度建立30周年,這一制度進入而立之年。中新社記者梳理出一組數據,透過這些關鍵數字,人們對這項制度或許有更為直觀的感受。
——30
1983年3月1日,中國外交部正式設立發言人,並舉行首次例行記者會,在國家部委中率先建立發言人制度。30年來,外交部發言人制度已成為中國政府踐行執政為民理念,推進政務信息公開化的重要標誌之一。外交部發言人制度成為發出中國政府權威聲音、維護國家利益和形象、增進中外瞭解和認知、助推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重要平臺。
——27
外交部發言人制度建立以來,包括現任發言人秦剛、洪磊、華春瑩在內,外交部先後產生了27位發言人,他們向世界宣示中國的立場,真實地介紹中國的國情,正確地表達中國政府的政策,及時澄清外界對中國的誤解,有效反擊別有用心的人對中國的歪曲和污衊。
——1
進入新世紀,國家綜合實力大幅提升,中國邁入世界中心舞臺,國際社會更加關註和期待中國的立場主張,國內外信息化、網絡化發展勢頭迅猛。2011年9月,外交部發言人制度進行重大改革,每一個工作日都要舉行記者會,中國外交部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每天舉行記者會的外交部門。
——400
改革開放以來,外國駐華記者人數逐年上升,目前有59個國家的400餘家媒體駐華聚焦中國全方位發展。外交部除舉行例行記者會外,還以外交部發言人談話以及接聽值班電話、回覆傳真、電子郵件等方式回答媒體提問,及時、有針對性地回應其關註。
——800多萬
中國網民接近6億,網絡成為受眾瞭解信息的重要渠道,外交部是最早開通微博的中國政府部門,目前粉絲數800多萬。外交部發言人通過外交部網站、“外交小靈通”官方微博、微信、舉辦網上訪談等多種方式,更加常態化、密切地與公眾溝通。
——4000
截至目前,外交部今年已接待120餘批、4000餘人次旁聽記者會,包括政府官員、社會團體、港澳台人士、青少年、網民等各界人士。發言人與他們面對面交流,增進他們對中國發展和外交工作的認知。
——24
外交部發言人並不是“一個人在戰鬥”,在日常工作中,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團隊全力支持發言人工作。這個團隊每天24小時跟蹤國際和地區發生的重大事件和熱點問題動向、國內外各大媒體的報道評論,以及民眾反應。發言人每天都要和這個團隊共同討論和研究國際、地區形勢和重大突發事件,研究新的表態,以保證發言人機制的高效運轉。(完) (原標題: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制度的七個“關鍵數字”)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