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網張家界站12月18日訊(通訊員 吳勇兵)在12月16日至18日召開的政協張家界市武陵源區第五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,民盟武陵源支部的政協委員一致建議,要嚴格保護和科學利用民俗文化。
  委員們認為,武陵源區是少數民族聚居地,民族民俗文化異彩紛呈,其中有省、市、區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共13類;土家二月二、三月三、六月六等風情濃郁的民族節目;土家族織錦、蠟染、木雕、根雕等地域特色鮮明的民族工藝品。除此之外,還有哭嫁、對山歌、過趕年、打圍鼓、唱花燈、咚咚喹、跳擺手舞、住弔腳樓等生產生活習俗。
  同時,武陵源區民俗文化資源開發保護已初見成效。張家界魅力神歌文化傳播集團創作的《追愛相思樓》、《狂野茅古斯》、《豪情合攏宴》等民俗劇目受到廣大游客的推崇和喜愛。溪布街也正著手打造民俗展演展示一條街,主要包括土家織錦、銀器鍛造、雕刻技藝、山歌、米酒釀製等非遺項目,進一步加強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申報力度。目前已有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獲得市級審批,併在積極向省級推薦。
  委員們還認為,武陵源區民俗風情與游人本身所能產生的共鳴強度還有待提高,本土人民對於當地民俗文化缺乏認知和自信導致民俗文化氛圍不夠,缺乏規範的傳承體系和對民俗文化瞭解。
  為此,委員們建議,要嚴格保護和科學利用民俗文化。一是以政府做活機製為突破,促進民俗文化建設虛功實抓。突出民俗文化保護規劃編製,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體系建設。二是推進民俗與旅游經濟深度結合,讓民俗文化發揚光大。突出民俗文化特色村建設,突出民族文化元素的推介,大力支持民俗文化旅游街建設。三是鼓勵發展群眾民俗文藝團體,增強民俗文化氛圍。積極鼓勵創辦文化企業,加強政策引導和財政支持,充分重視民俗文化人才挖掘,為民俗文化傳播提供展演平臺。  (原標題:武陵源區政協委員建議:嚴格保護和科學利用民俗文化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ofpbs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